欢迎您进入百乐博体育有限公司

百乐博·(中国)集团

造洁净厨房 做健康美食

油烟净化一体机批发定制首选服务商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9619666363

当前位置: 百乐博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2020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百乐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

文章出处:网络 人气:发表时间:2024-08-28 15:17

  

“2020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百乐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

  2021年1月14日15: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0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0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的第八场新闻发布会。

  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于民的惠民工程。近年来,我省着力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重点介绍我省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好!首先感谢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由我发布河南省2020年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情况。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决战决胜之年。河南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生态环境部关于打好蓝天保卫战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工作,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多项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全省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83、52微克/立方米,同比2019年分别下降13.5%、11.9%;气态污染物SO2、NO2、CO年均浓度分别为10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1.5毫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9.1%、11.8%、16.7%。同2015年比,PM10、PM2.5浓度降幅达38.5%和35.0%。气态污染物SO2、CO常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SO2浓度从2015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10微克/立方米,在常规污染物中降幅最大(73.7%);CO浓度降幅次之(46.9%)。NO2连续4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优良天数占比大幅增加。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5天(不含济源)百乐博,占比达67.0%,是2015年以来最好的一年。同比2019年增加52天,提高14个百分点。较2015年增加63天,提高16.5个百分点。

  (三)污染天数占比大幅度下降。2020年消除了春夏秋三季重度污染,冬季重度污染天数显著下降。全年轻度污染的天数有88天,同比2019年减少34天;中度污染的天数有20天,同比减少7天;重度污染的天数有11天,同比减少9天;严重污染的天数有1天,同比减少1天。同比2015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18天。

  (四)多项指标改善幅度在全国降幅大。2020年,全省PM2.5、O3、CO、优良天四项指标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份中均为最大。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郑州市进位3个,成功退出后20名。

  全省优良天数增幅在全国最多,比全国均值(17天)多35天。在全国337个城市中,优良天数增幅前10的城市有7个在河南省,全国优良天增幅前4名城市均在河南,其中平顶山增加77天,全国第一;漯河市增加69天,全国第二;许昌市增加68天,全国第三;洛阳市增加67天,全国第四。

  (五)全省达标县(市)增至9个。2020年,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洛阳市栾川县、汝阳县、洛宁县、嵩县,信阳市新县、商城县、淮滨县,三门峡市卢氏县及驻马店市沁阳县9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较去年(洛阳市栾川县、信阳市新县)增加7个县。

  (六)夏季攻坚成效显著。夏季,我省扎实落实臭氧污染治理专项行动,6至9月份全省优良天数为91天,同比增加30天,全省16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完成国家夏季预期目标任务。漯河、南阳、许昌等3个省辖市是全国重点区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95个城市中超额完成目标天数最多的前三名城市,也是95个城市中优良天数增幅最多的省辖市,被国家通报表扬。

  (七)PM2.5浓度连续5个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5月份30微克/立方米、6月份30微克/立方米、7月份28微克/立方米、8月份24微克/立方米、9月份32微克/立方米。

  (八)秋冬季重污染天气管控成效突出。2020年10-12月份,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重污染天数累计为65天·市,较2019年同期减少42天·市,较2018年同期减少138天·市,重污染天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与预测结果相比,全省实现污染程度大幅减轻,共实现23天污染级别降低。其中“轻中度”转“优良”共15天,“中度”转“轻度”4.3天、“重度”转“轻度”1.4天;“重度”转“中度”1.2天。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把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污染防治攻坚推进会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省委书记、省长多次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谋划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策措施。常务副省长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担任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多次采用“四不两直”方法实地督察、暗访检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筹划,由分管领导带队成立各项专班,推进攻坚任务落实。

  (二)攻坚机制逐步完善。逐步建立完善排名考核、生态补偿、调度推进、环保督察等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机制,每月对各地攻坚任务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排名,根据全省各地环境空气质量情况进行生态补偿,由副省级领导带队,组成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组,对全省17个省辖市党委政府、济源示范区和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环保督察,先后分四批对环境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1个省辖市政府分管负责和31个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进行公开约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先后补给环境较好的省辖市3.72亿元,从环境较差省辖市财政扣除3.7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重点任务落实,有效调动了各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积极性。

  (三) 四大结构持续优化。始终把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作为大气污染防治治本之策,2020年关停、淘汰4.3米焦炉34座、煤气发生炉228台、独立铝用碳素18家、30万吨以下合成氨生产装置13套、普通水泥熟料日产2000吨生产线台,关停淘汰产业集群升级和落后工业产能装备共401台套,完成城市建成区内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146家,关停淘汰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25台209.3万千瓦,新增供热面积5829万平方米,改造烤烟燃煤设施3717座,累计完成铁路专用线条,全省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公顷,历史遗留矿山治理8809公顷,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981公顷、绿色廊道1034公里,完成森林抚育468万亩,完成造林任务370万亩,四大结构不断优化。

  (四)污染治理不断深入。深入开展“三散”治理、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农业领域燃煤治理、烟花爆竹禁放等污染治理行动,不断拓展污染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完成“双替代”104.86万户,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2084家,完成锅炉综合治理 508台、生活垃圾焚烧行业提标治理8个,完成钢铁企业153个有组织和156个无组织、水泥企业317个有组织和383个无组织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序,查处“黑加油站点”586家、“黑加油车”783家,查扣劣质油品2598吨,安装重型柴油货车在线万辆,采集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约10.1万台,查处超标柴油货车3.4万辆次,有效减少污染排放。

  (五)环境违法有效震慑。紧紧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省污染防治攻坚办采取生态环境、公安、检察等联合执法、组织地市异地互查执法、暗查暗访突击执法等方式,开展了全省排污单位一体化专项执法、涉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环保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整治、砖瓦窑企业专项检查等多个执法行动。全省各地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期的专项执法和属地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0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93.9万人次,检查各类污染源36.8万家次,查处纠正环境违法行为56553起,立案12332起,罚款金额4.62亿元,其中,按日连续处罚20起,查封扣押523起,关停取缔1724家,查处环境犯罪案件79起,有效遏制和震慑了环境违法。

  (六)重污染天气科学应对。突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和夏季臭氧污染两个重点,精准科学依法应对和管控,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大气环境。在秋冬季,制定工业企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管控措施,实现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管控全覆盖;精准科学依法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通过对秋冬季污染天气精准预报预警,对重点企业驻厂监管,对管控问题暗访核查,对管控措施不到位、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进行严格督察问责,对各类环境问题发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监督,各项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在夏季,扎实组织开展(6-9月)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攻坚行动,对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油气等进行治理,财政资金重点倾斜,开展错峰生产、错峰加油等活动,倡议全省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七)基础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加强监测监控站点、网络、平台等基础建设,目前全省省辖市国控空气站100个、京津冀区县国控省管站76个、省控区县站174个、乡镇空气站1804个,大气灰霾超级站1个、大气综合观测站10个、物流通道空气站87个,4080家废气监控企业、6783个排放口,789家涉VOCs企业、1032个监控点(包含有组织排放口和厂界点位)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联网,在全省2.8万余家不具备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条件的废气排放企业,安装了13万多个用电量智能监管设备,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能力实现了5天精细预报和15天至30天的中长期形势滚动数值预测,空气质量监测预测和环境问题监管监控能力显著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八)企业帮扶成效明显。持续开展“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绿色发展服务活动,全省累计出动专家16000余人次,服务企业7000余家,帮助企业发现各类问题2万余个。指导全省成立了26个重点排污行业绿色发展协会,2次发布重点行业排行榜。出台《河南省绿色发展基金实施方案》,设立河南省绿色发展基金,形成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资规模。面向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和相关单位,聘任86位生态环保观察员,收集吸纳各类意见、建议。每月5日为生态环境系统“企业服务日”,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900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现场和跟踪解决问题8000多个,形成了问题发现、领导批示、问题交办、督促整改以及重点突出问题集中高位联合交办工作机制。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为攻坚目标,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减排降碳协同效应为攻坚方向,以四大结构调整为攻坚重点,以治理工业、散煤、移动源、扬尘和VOCs污染为主要抓手,以重污染天气管控和联防联控为手段,以推进环境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为保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我省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生态环境部关于“力争到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部署要求,谋划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二是按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明确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任务,持续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三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四是继续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农业农村散煤治理、烟花爆竹禁放、老旧车辆淘汰、新生产车辆达标排放监管和超标车辆执法监管等措施落实,不断减少污染排放总量。五是加强大气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

  谢谢焦厅长的详实发布!接下来,欢迎各位记者朋友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现在开始。

  请问,去年以来,工信部门在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谢谢。

  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河南工信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回答一下刚才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省工信厅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突出“去、改、转、搬”综合施策,积极投身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就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以来,累计依法依规淘汰落后设备及生产线台(条),地条钢产能全部出清,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没有新增产能。“改”就是加快实施绿色化改造。三年累计完成非电行业绿色化改造项目28699个,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3%,据生态环境部门统计,全省在线监控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达标率为99.5%;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15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0个,位居全国第四位。“转”就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来,持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组整合,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大力实施10个传统产业链和10个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行动,传统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持续焕发出新生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约占工业比重的20%,我省建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2个近万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19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搬”就是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全省纳入搬迁改造的企业共有170家,根据整体时间节点任务安排,到2020年底累计完成70家,目前已经完成了146家,占总任务量的85.9%。

  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洁净型煤能力建设,实现产销平衡,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洁净用煤需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发展方案和政策支持文件,截至目前,我省推广并接入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测与监管平台的车辆共42125辆。根据可获取里程数据统计,我省新能源汽车累计运行总里程18.9亿公里,节约燃油超4亿升,减少污染物排放约93万吨,有效助力了我省蓝天保卫战。

  请问,2020年,我省在推进柴油货车排放污染治理以及重型柴油货车通行管控方面的情况如何?谢谢。

  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过去一年省公安厅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是柴油货车排放污染治理和通行管控的实施情况。

  202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污染防治攻坚办《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省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要求牢固习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将其作为公安机关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件大事、要事、实事、民生之事抓紧抓好,省公安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意见。具体工作中,省公安厅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加强与有关部门工作对接,以高排放柴油货车为重点,大力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整治行动,建立健全通行监管制度。据统计,全年依法查处不符合排放标准和“冒黑烟”柴油货车5.2万多例,处罚闯禁行违法车辆107万多起,查处渣土车交通违法行为近70万起,最大限度降低柴油货车排放污染物总量。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项措施是:聚焦“大货车尾气污染”,积极协同配合,联合开展货车严管整治。省公安厅将柴油货车排放治理重点指标纳入公安机关“平安守护”行动目标考核,部署各地狠抓柴油货车排放污染治理。一是持续开展货车严重交通违法集中整治。结合全省“持续开展周末夜查交通违法,严管严查重点交通违法”等集中统一行动,全警动员、全力以赴,严查严处货车“三超一疲劳”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发挥道路电子警察、电子卡口和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城乡联合,网上网下联动,组织开展查处行动,营造严管整治氛围。2020年,共查处货车各类交通违法690万起。二是协同开展城市工程运输车、渣土车通行监管。加强与住建、城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协作,建立重点路口、重点路段管控责任制,加大夜查夜控力度;组建联合执法队伍,持续开展城市工程运输车、渣土车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三是协同加强对重型柴油货车排放监管。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对接联系,配合做好“黑烟”车治理,对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移交的超标排放车辆,依据6063违法代码,依法从严查处。强化入省口和重点道路货车污染排放执法。配合生态环境部门科学设置133个柴油货车尾气联合检测站,派出警力常态化联合驻守44个交警执法站,加大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处罚力度。四是严格机动车检验监管。在机动车注册登记、转移、检验和报废等环节,完善监管机制,实施全方位管控。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一律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第二项措施是:突出“重污染天气”,强化责任担当,牵头加强柴油货车禁限行应急管控。一是加强应急预警管控。认真落实《河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督促指导18个省辖市完善出台《重污染天气道路管控应急预案》,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完成柴油货车绕行限行方案的制定公布。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响应级别,严格落实机动车限号、货车禁限行管理措施。二是牵头推动柴油货车污染排放治理。联合召开“全省加强秋冬季大气污染管控工作紧急视频会”,部署各地统筹源头把控和路检路查同步推进,对查处的超标排放柴油货车,会同实施“多方处罚”措施。三是牵头开展柴油货车禁限行管控冲刺攻坚战。制定下发《打好柴油货车禁限行管控冲刺攻坚战的通知》,要求各地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统一发布公告,颁布实施柴油货车禁限行措施。各地成立了由公安、交通运输部门牵头,生态环境、住建(城管)部门配合的冲刺攻坚战专班,执行战时要求,科学设置187个联合检查站点,抽调警力和执法人员2711人,进驻开展路检路查工作。采取“人力+科技+法治”手段,织密织严柴油货车通行管控体系。针对各地冲刺攻坚战存在的问题,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联合召开视频调度会,讲评通报工作进展,督促柴油货车禁限行管控措施落实。

  第三项措施是:突出“创新服务”,提升效率,实行货车进入市区电子通行证制度。针对货车入市通行证人工办理慢,申请周期长等情况,省公安厅一是推广郑州、洛阳、濮阳等地网上办理货车入市通行证经验。二是专门研发软件系统,免费下发各地使用。三是起草专门报告,积极建议将货车入市通行证“网上办、指尖办”纳入全省2021年民生实事。同时,加大力度建设电子警察、电子卡口系统,用科技手段加强货车通行监管,提升货运车辆入市通行证办理服务效率。截至去年12月底,省公安厅统一建设的电子通行证软件系统已经下发各地,并且完成安装使用前的培训,郑州、洛阳、安阳、焦作、濮阳、许昌、南阳、济源等8个省辖市,已经实现网上办理,其余省辖市正在安装试用。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夯实工作责任,结合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平安守护”专项行动,积极主动配合,全面统筹“车、路、点”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宣传、联合督导,确保圆满完成柴油货车排放污染治理等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知道,秸秆禁烧对大气环境质量有很大影响,请问,去年以来,我们是如何开展秸秆禁烧工作的?目前管理成效如何?谢谢。

  过去一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部署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一手抓秸秆禁烧,一手抓疫情防控,使全省秸秆禁烧工作有序推进、整体向好。全年各类焚烧火情与上年相比下降18%,全省秸秆综合利用达到90%以上。圆满完成年度和“十三五”工作目标 ,为全省大气治理顺利收官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及时周密部署。年初制定印发了河南省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对全年工作进行谋划安排。先后召开了五次会议,对全年和各季节的禁烧工作及时进行了部署。其中,提请省政府召开了夏秋季禁烧工作会议,武国定副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进行工作动员。

  二是技防人防结合,提升管控效果。充分发挥“蓝天卫士”监控系统作用,省、市、县、乡四级“蓝天卫士”监控平台值班人员昼夜在岗,4.8万多支乡村处置队伍排班待命,30多万网格管理责任人日夜巡查,一旦发现火情、迅速传递信息、快速有效处置,把火情消灭在萌芽阶段。

  三是教育惩处结合,营造良好氛围。去年全省各地共发放明白纸2552万份,张贴标语457万张,悬挂横幅110万条,小手拉大手活动262万次,发送手机短信870万条,宣传车巡回宣讲30万次。对点火当事人共罚款22.92万元,扣减县乡政府财力1505万元,行政拘留88人次,问责责任人463人次。持续营造出不能烧、不敢烧、不愿烧的浓厚氛围。

  四是利用清运结合,加强源头治理。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调优秸秆转化利用结构,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23个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抓手,试点示范、典型引路,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和青贮、黄贮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业农村废弃物的清运处置,努力消除焚烧隐患。

  五是明查暗访结合,强化责任落实。在去年不同季节,我厅分别派出暗访组,着力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污染天气禁烧管控的巡查指导。同时,各地的督导组、巡查队也开展不间断的巡查巡防,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导工作压力、夯实工作责任。

  今年是迈向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勇于担当,持续发力,着力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在完善禁烧管控机制上下功夫、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务求今年秸秆禁烧工作开新局、取得新成效,为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增彩美丽河南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谢谢!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请问,住建部门在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面,都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谢谢。

  答:感谢您的提问。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提升站位,扛牢责任。出台《2020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加强与市县沟通协调、督促指导,推动自上而下形成责任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厅立即组织分析疫情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影响,出台《关于做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及时解决社会、企业关注的复工复产、工期顺延、施工费用增加计取等迫切问题。全省16万环卫工人全员奋战在抗疫一线,肩负道路清扫保洁消毒、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以及垃圾箱、公厕、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等环卫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任务。8700余家物业服务企业40余万物业人时刻坚守、逆行战“疫”,配合社区开展园区消杀、车辆管控、体温检测、隔离人员服务等防控工作,为居民稳定生活、企业复工复产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统筹结合,抓常抓长。修订《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对土石方工程、主体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的扬尘防治提出更高更严格要求。印发《2020年全省建筑业发展工作要点》《2020年全省城市管理重点工作》等,科学组织实施2020年住建系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出台《关于实施工程施工过程结算的指导意见》《关于重污染天气管控停工期间有关计价事项的通知》等,明确重污染天气管控停工损失计价原则。在郑州、洛阳两市开展《河南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实施办法(暂行)》运行试点,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作用。

  三是标本兼治,专项治理。继续发挥省扬尘污染防控办公室牵头作用,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工程分类、企业分级、工序豁免等差别化管控措施。大力实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全省所有市县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新建、改建供热管网839公里,新建、改造热力站714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829万平方米,分别超额完成年度目标31%、20%、32%。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5981公顷,建成城市绿色廊道1034公里,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城镇)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城市建成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在线万户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55.4%,超额完成年度目标5.4%。全省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2300多万平方米。

  四是扭住关键,务求实效。压实省委“三散”污染治理专项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责任,成立以厅级干部为组长的6个暗查暗访组,建立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班,持续开展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等情况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针对扬尘污染易发多发等问题,先后开展施工工地开复工排查、督查暗访、专项治理月、“回头看”、秋冬季扬尘污染治理攻坚等行动,坚决把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夯得更实、抓得更严。

  下一步,我厅认真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正确认识和把握面临的形势任务,以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以安全、整洁、有序、智能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城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突出抓好社区绿化、立体绿化和小游园建设,严格落实国家绿色建筑工程建设强制规范,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想了解一下,去年我省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的任务完成如何?另外,我们是如何做到既完成淘汰任务,又保障广大车主利益的呢?谢谢。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众所周知,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使用年限长、污染排放大。2020年,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安排,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财政厅、商务厅、公安厅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注销车辆营运证14万辆,机动车注销登记17万辆,报废机动车(汽车)回收3.3万辆,圆满完成了淘汰工作任务,为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此项工作中,省交通运输厅作为牵头部门,一直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利民、便民、为民”三个理念,通过增加奖补资金金额,提高报废回收价格等方式,把服务群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民生实事办好,完成淘汰工作任务同时,也让车主朋友拿到了实实在在的补偿,实现了“双赢”。

  一是坚持利民理念。对车主来说,一台车代表的不仅是家庭的收入,也是生活的希望。在此项工作中,广大车主朋友服从大气污染防治大局,舍小家为大家,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最大限度维护车主利益。针对车主担心的补贴标准低、回收拆解价格低、奖补资金领取流程繁琐等问题,我们主动作为,出台了专门的政策,保障了车主的权益。首先是落实奖补资金。在10亿元中央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我们会同财政部门按照每辆1万元的标准筹集资金约21亿元,对淘汰车辆进行补贴,省财政第一批奖补资金4.9亿元已下达各县市区,车主最多可获得4万余元的补偿;其次由省商务厅设置了回收拆解最低指导价格,将报废回收价格提高至每吨不低于1300元,切实增加了车主收入;第三,指导市县简化奖补资金发放流程,开展注销、回收、奖补“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流程,确保奖补资金及时发放。

  二是坚持便民理念。为方便群众,省商务厅增设报废机动车临时回收存放点139处,实现所有县区全覆盖,对需要回收的车辆,先集中存放、出具证明,再实施拆解。同时,为解决异地经营车辆多的问题,又推动实施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异地互认,车主凭证明即可领取奖补资金,既有效提升了车主淘汰车辆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回收拆解进度。

  三是坚持为民理念。各地组织社区、办事处、村组10余万名基层工作人员逐家逐户拜访企业和车主,讲解淘汰工作政策,引导车主主动淘汰;同时,公布“12328”等服务监督电话,及时受理解答相关问题,得到了车主的理解和配合;银保监部门指导保险企业退还未到期的保费,最大限度保障了车主利益。

  借此机会,对理解支持此项工作的广大车主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同时,呼吁尚未淘汰的车主及企业,尽早淘汰、尽早收益,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碧水蓝天。

  节能降耗对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想了解一下,“十三五”期间我们在节能增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十四五”时期又将如何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取得新进步?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十三五”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倒逼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持续完善政策措施,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左右,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8%左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4亿吨标准煤以内,三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16%、10%左右、2.67亿吨标准煤),连续多年获得国家通报表扬。一是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密切跟踪把握能源供需形势,建立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运行调控等协调机制,强化高峰时段、关键节点油气、电力、煤炭保障,全省全年能源要素供应安全可靠。按照省政府安排部署,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会同有关部门从省级层面统筹部分能耗指标,保障部分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和产能释放合理用能需求,为促投资稳增长保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严格控制新增项目用能。从严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严格高耗能项目准入,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新增煤炭消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减量或等量替代。三是深化重点行业节能增效。严格落实《河南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办法》,加强焦化、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企业能源消费管控,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倒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四是深化电力行业节能降耗。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关停淘汰落后机组超过485万千瓦,关停规模全国第一,年可减少煤炭消费190万吨左右;持续开展煤电行业标杆引领活动,累计完成2425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全省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加快提升绿色能源供应能力。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经初步测算,202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9.6%左右,比2015年提高3.7个百分点。加大清洁外电入豫规模,建成投运青电入豫通道,2018年以来累计吸纳外电1507亿千瓦时。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也要求探索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严格能源消费双控。经沟通,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坚持能耗“双控”制度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将进一步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大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量。针对我省能源结构实际情况,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节能降耗作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重中之重,健全工作制度,强化项目支撑,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落实。

  一是健全用能管理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实施办法,坚持“能耗跟着项目走”,统筹支持省政府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推行实施区域能评制度,坚持“权责一致、能放尽放”,充分激发地方积极性,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二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节能。把节能降耗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施工业、建筑、交通、商贸物流、农业农村、公共机构、数字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节能行动,在重点园区、行业实施一批分布式多能互补供应、园区能源梯级利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系统优化改造等综合能源改造项目,促进节能提质增效。

  三是持续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以节能环保产业提质发展为重点,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健全节能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定期筛选发布一批优秀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严格落实节能环保产业链长制,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节能环保专业产业园,提升技术装备供给水平。

  四是提升节能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与国内知名节能机构对接,搭建专家平台,组织开展“节能诊断中原行”等第三方专业化节能服务活动,零距离、面对面地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推广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术,挖掘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潜力。

  谢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发布会结束之后,可以与生态环境厅等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改善大气环境是全民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此,希望各新闻媒体的朋友能够持续关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宣传报道好我省下大气力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举措和成效,讲好绿色发展故事、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营造浓厚氛围!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返回顶部